建立和谐干群关系,坚守党风建设阵地
中光高级中学 杨晨洁
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世界的高级活动。他的管理者是人,实施者是人,教育对象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加强学校党风建设必须要密切干群关系,巩固和发展党支部、行政领导同教师们的紧密相连这个实质性的核心问题。和谐的干群关系,是推进学校发展的巨大动力。作为基层党组织,我们必须明确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和要求,干群关系融洽了,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拥护和支持,再大再难的困难也可齐心协力去克服。因此,只有建立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才能使广大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为学校的发展目标奋斗。下面就此谈一些我校的具体做法及思考。
一、加强情感交流,畅通交流渠道。
在学校,领导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传统观念定位在“上级与下级”、“领导和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上,在某种程度上,教师对领导存在着“服从”意识。这种“服从”意识使得干群之间存在固有的距离。正如,学生对教师存有畏惧一样。这种固有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交流产生障碍。而良好、畅通的情感交流不仅能化解干群矛盾还能让教师更加配合和支持学校的工作。要培养良好的干群关系,我校也曾做过以下探索:
1、 “访谈”“交流”是“润滑剂”
谈心是思想工作的传统模式。党支部通过多种渠道召开座谈会、交流等活动,认真听取和采纳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好纽带和桥梁作用,根据学校的人文特点制定了“五必访”制度:献血必访;病假必访;直系家属病、丧必访、岗位调动必访;教职工工作每两年必访和“五必谈”制度:有思想问题必谈;扣罚奖金必谈;工作明显进步或退步必谈;民进党派;少数民族人士思想必谈;教职工工作每年必谈。访谈中,学校领导听取各方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整改。在全体党员和干部的支持下,学校的各项行政工作得到了广大教师们的认同与赞扬。
2、“尊重”“自我实现”是“营养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和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阐述了人从低到高的各种需要。作为领导,在职权范围内应尽力满足教师的这些需要。关爱教职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为他们排难解忧,教师就会对领导产生亲切感,有了这种亲切感,就会产生亲和力,干群关系自然就会和谐。“尊重”是较高层次的需要,一些教师看重的并不是名声、地位、金钱,而是自己应得到的尊重。一是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二是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一旦感到自己得到了领导的尊重,和领导的关系也就好了。
“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我校领导为教师的成功——“自我实现”搭建平台,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最大满足。如教师社团的创立,为有一技之长或爱好广泛的老师们搭建展示的平台;每周教工大会有一位老师做关于音乐、美术、经济方面的人文讲座,这既是文化立校中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一项举措,最重要的是给有相关研究的老师提供平台;针对我校中青年教师较多的现状,学校为他们联系市区、嘉定区学科带头人以及教研员与这些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在这些名师名专家的指导下,中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学校分文理科举办教学比武大赛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他们的成长也得到区内教研员及兄弟学校老师们的极高评价,而这些教师在收获自信的同时,也增加了工作热情与干劲,近年来区内各类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我校均有同志获奖。这些举措使得老师们不要说与领导相处和谐,他们甚至能为学校“效命”。
二、制定民主政策,和谐显在实处。
1、给教师“民主”,建立教师“听证会”制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管理的主人。在学校各项制度和决策的制定时,学校建立教师“听证会”制度,对教师感兴趣和牵扯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保证让教师都参与进去,进行听证(当然有一些保密的问题例外)。让教师的渴望民主参与的心理得到满足,感到学校领导办事敢于公正、公开、公平,值得信任,值得尊重和敬佩,愿意与胸怀坦荡的领导开诚布公地交往、沟通。到目前为止,学校确保了奖金分配制度、职称晋级、各类骨干先进评选、校内重大决策等方面的校务公开及民主评议。由于民主政策的落实,老师们感受到了自己是学校的主人,领导是他们的贴心人。
2、给教师“权利”,推行“公推直选”制度。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和渠道,完善公开选拔干部的工作机制,我校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内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制度,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09年年初,由于我校李文莉副书记辞职,对于副书记候选人的确定,学校党支部推行了“公推直选”制度,校内公推参与投票包括群众代表、民主党派代表,全体党员、全体行政领导,达50人次,参与率超过85%,真正实现了领导干部选举任命的公开化与透明化,“群众的干部群众选”的举措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三、环境人文设置,提升文化气质。
一所学校不能没有氛围,一所学校不能没有精神,一所学校不能没有文化。环境既能影响人,也能改变人。这里所说的环境指的是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我校的文化建设颇具特色。在“文化立校”理念的指引下,校园内“物化的环境除了绿化、净化、美化外,还需要突出环境的知识性、教育性,让学生、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继而,在校园中创建文化大屏,整理古碑石刻,安置文化石头,使这些人造景点和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和谐融入校园环境。此外,在物质环境方面,学校还尽量改善教师的办公环境,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添置健身器材,让教师在忙碌、疲惫之余感受到温馨,调节管理学生时带来的不良情绪。在精神方面,学校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教师在一种心情舒畅、豁达的状态下工作。以“文”化人,以“文”导人,这是我校教育人的境界,也许这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四、加强干群修养,提升管理艺术。
干群关系的改善还需要领导干部和教师从自身出发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觉悟。一方面,作为领导者要宽厚待人,信任、尊重、关心教职工;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下属产生吸引力,用人格魅力影响人,感染人,号召人。另一方面,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培训,加强师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调节自身的情绪和心态。
学校管理必须坚持和谐为先。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是说,弹琴,既要有琴,还要有弹琴的手指,两者巧妙地统一起来,才有优美动听的琴声。学校教育活动过程同样如此,它是学校领导、教师——教育的管理和被管理者双方共同的活动。只有双方密切配合,才能弹奏出优美的教育乐章。建立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才能为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充分发挥教师主人翁精神,迸发出炽热的工作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够让学校内部上下一条心,形成一个拳头,才有可能升华为一种精神,才有可能坚守住党风建设这块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