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立校 自能发展 嘉定区中光高级中学2016-2020年发展规划

序言

教育关系着每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创新进步的源泉。中光十三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以人为本,紧紧围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一宗旨,努力为学生提供贵宾式的教育服务,让学生获得更多平等、优质、多元、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平等的公民意识,健康的身心素质和科学的人文素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中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旨在呼唤教育回归本原,回归生命本体,这不仅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是新世纪对教育的时代召唤。

一种文化创生一种生活,一种教育引领一种未来。在传承中光优秀传统基础上,继往开来,不断开拓创新,坚持依法办学,全面贯彻落实《嘉定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坚持“文化立校,自能发展”办学理念,用文化的意识和方式,开展唤醒学生、激发学生、点燃学生梦想的教育实践活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以适合的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搭建适合的平台,提供适合的途径,以丰富的学习生活经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石。

一、现状分析

1、学校概况

中光高级中学前身为中光中学,创办于1945年。自2006年搬迁至新校区后,学校一直围绕“稳定、创新、提升、跨越”方针办学实践,办学水平赢得学生、家长和周边社区、企事业单位的认可,学校也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语言文字示范校、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上海市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示范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校、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普教十大校园文化新景观等称号。

2、办学优势

学校地处嘉定中心城区,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有一定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高级教师达35%。硕士学位达33%,中青年教师是学校师资队伍的主体力量。

近年来学校在多样化、特色化办学实践中,以文化的意识和方式不断探索实践“适合教育”,初步形成了VIP课程体系,将教育的落脚点聚焦在关注学生的生命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目前学校初步搭建了以陶瓷文化为重点的特色项目,以中国茶文化、中国龙狮鼓文化、中国传统国学等民族文化类教育特色课程群,并逐步建立与完善了与之相配套的160多门民族传统文化类校本课程系列教材,博物馆式校园建设成为学校教书育人,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载体。

多年来校本课程实行学生网上自主选课,走班教学,学分管理。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适性课程,也有面向部分学生的专项兴趣课程,还有面对个别学生特殊需求的VIP贵宾式课程,同时学校还建立了陶瓷文化专项学习的景德镇校外教育实践基地,以此支撑与践行我校的“文化立校”办学理念。

学校不断探索实践“2020”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在“文化立校,自能发展”的办学理念下,逐步形成了“关爱、尊重、责任、宽容”的学校精神;淳朴、善教、进取、亲和的教师形象,也正在逐步形成新时期办学的共同愿景——文化中光、特色中光、品质中光自主、实践的校园文化定位逐渐清晰,和谐、人文的文化特征日趋凸显,学校受到社会各方的肯定与好评,赢得了家长的积极评价和良好的社会口碑。

3、问题与不足

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高考制度的改革,对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办学机制上都有了新的要求,加之近两年来学校自身的发展需求和教师的更替,在“适合教育”的实践上停留在浅层次,没有真正深入到课堂学科教学中;科技创新教育尤其是在信息化教育上缺乏深入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理念、课堂变革,以及教师的教学技能等都有待转变与提升;多样化、特色化办学和选课走班制改革都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教育的变革,是我们在“十三五”期间必须面对的实际。

二、理念与目标

1、办学理念

我们的办学理念是文化立校、自能发展。自能发展即学生在一种自主、自觉、自由、自会中校园文化中得到激发、促进、培养、发展、完善。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是对人的教育,又是人对人的教育,又是人的自我教育。故而教育目的就是人的目的。中光的自能发展主要体现为“自主、自信、自悟、自由”。在整个办学过程中中光本着“以文立身、以文益智、以文孕美”的文化立校理念,希望运用一种文化的意识和方式,让学生在人文艺术、科技创新等方面得到培养和发展,逐步凸显学校的人文艺术办学特色。

2、目标:努力争创“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特色高中”

   1)具体目标

一是创建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校;二是创建以文化艺术为素养特长的“文化艺术”特色校。具体体现在陶瓷艺术特色项目、书画艺术特色项目、人文素养特色项目、龙狮鼓文化特色项目。三是创建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航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四是创建以培养科技创新为发展的绿色生态环保校;五是建立支撑“文化立校”办学理念的文化德育体系;六是建立与完善“适合教育”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与课堂教学模式;七是建立特色学科和特色教师人才培养梯队;八是初步建构互联网+数字校园框架模式;九是整合资源,建立与高校、社区资源共享的开放办学机制;十是深化校园博物馆舍建设,形成中光特色系列课程馆舍硬件保障体系。

2)育人目标

一是掌握高效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高效学习的九个关键,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种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学会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和有效管理时间;获得学习和考试技巧;发展兴趣和特长并据此选科和选课。

二是具备人生奠基素养:让学生具备宽容、尊重、关爱、责任、诚信等方面的品质,同时学会在生活、学习中、人际交往中懂得宽容、尊重、关爱、责任。

三是具备一定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具有“儒雅之气、刚柔兼备”的人文气质;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合理的价值观。

四是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让学生初步了解美术、音乐、文学、建筑等方面的经典名作,学会欣赏,学生具备两项艺术技能、两项体育技能。

五是掌握基本现代生活技能:让学生学会生活中的一些常用,基本的生活、生存技能;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生活在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

    六是熟知人际交往中基本规则: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善于交流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七是参与科技创新:培养学生树立创新理念,指导学生了解并运用科学方法论;培养学生多样思维与独立人格,奠定创新思维的基础;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展学生学习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学会紧密联系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实现学以致用。

    八是了解生涯规划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自我的了解,能够全面而客观地分析自我,理性地进行个性完善、选科选课、高考志愿、人生发展等方面的决策,增强学生生涯规划的意识,努力为未来生活与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三、改革实践具体任务

  (一)构建文化德育体系,实施核心素养教育

      1、构建中光文化德育体系

   1)开展中光文化德育顶层设计,不断开发完善德育载体

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在德育课程、品牌活动、主题教育、学校八大文化节等原有基础上全面开展学校文化德育的设计、规划。一是重点完善学校人文教育课程,形成民族传统文化国学校本课程群和文化艺术涵养校本课程群;二是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品牌德育活动,如诚信试场、咖吧德育基地、孔子成人礼等品牌德育项目;三是深化校园八大文化节的设计与教育管理,凸显文化德育内涵,强化育人功能。

   2)深化“国学与陶瓷文化”德育课程特色

    国学陶瓷文化不仅包含丰富的内涵,更是完整严谨的民族文化传承体系。采用化整为“灵”的方式,提炼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开展传承文化,培育学生价值观的两纲教育。以“诚信、责任、情怀和环保、节用、文化自觉”等素养为抓手,把一个个素养通过活动载体转化为灵活生动的德育培育,扎实推进诚信教育、责任教育、自律教育、环保教育和人文情怀教育,最终形成特色品牌项目和品牌活动,形成中光“国学与陶瓷文化”德育特色。

   3)拓展文化德育社会实践基地

   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实践合作办学,开拓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立校外五大类别20个社会实践基地。一是建立校外国学教育基地;二是建立校外文化艺术学习基地;三是建立社会人生实践基地,四是建立科技创新体验基地,五是建立中西文化融合基地。围绕传承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艺术特色校的创建,加强与文博场馆等基地的教育共建,不断丰富和开创合作共建项目,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2、全面实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1)设计中光学生核心素养项目规划

   依据“德能、情能、创能、智能、体能、美能”等六大评价内容指标,依据办学特色,科学拟定中光学生核心素养。探索和实施导师制,组建学生综合素质建设和评价导师团队,全面规划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计划和实施细则,以及评价内容、指标,科学构建综合素质发展指标,实施纪实性个人介绍的撰写。

   2)开展核心素养项目研究

    开展核心素养培养、价值观教育的课题研究。分析不同学科、德育实践活动所涵盖的育人价值和功能,形成学科育人的实施机制。在市、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案的基础上,基于中光实际,界定中光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内容,探索中光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和模式。

    3、建立于完善学生全面发展课程

  1)梳理整合已有的校本指导课程

     全面梳理整合《普通高中构建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实践与研究》中形成的八大指导校本课程,推进“以职业生涯发展指导”为重点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探索综合教育改革下,高中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的课程建设、指导模式、队伍建设、平台基地、合作机制等,全面开展国家生涯指导咨询师培训,教师培训面力争达90%以上,成为全区生涯指导工作的排头兵,形成示范工作指导点。

  2)进一步开发完善学生发展指导课程

    结合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的学习实践,进一步修改完善《修炼自己的品德》、《高效学习的10个关键》、《生活100问》、《职业生涯规划你知多少》等学生发展指导教材,形成具有中光特色的学生幸福课程,照应区级幸福课程的体系。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学生发展指导体系

     普通高中学生入学分数低,行为习惯差,学业负担重,心理问题多,家校矛盾比较突显。构建以家庭教育为抓手,实践适合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提高金字塔底部面广量大学生的教育质量。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普及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正确的教子观念,促进家校合作,推动学校、社会、家庭有效结合。一是建立中光公众微信平台、QQ沟通平台,为家长、老师提供教育信息服务。二是开通“父母教练”会员系统,实施专家教育讲堂,在线指导,心理沙龙、特色家长会等活动机制;三是开展心理专业咨询服务;四是建立家长微课堂“课程库”,有效实施家庭教育指导。

     4、进深拓展生命关爱中心育人功能                                          

   1)提升生命关爱中心规划设计,争创全国心理特色校

   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指导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能力,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信心;指导学生增强生涯规划意识,学会生涯规划的方法,学会客观评价、合理定位、理性选择,提高学生生涯规划的能力。”

    加强教职员工心理保健意识的培养,开展系列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教职员工心理健康水平,运用心理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一做大做强“三心相约,共筑‘心’家园”的心理教育品牌特色。完善家—校—社区共建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增强教师、家长、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全体师生的身心和谐,充分发挥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的示范辐射作用,争创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二购买二十四小时心理咨询热线服务,建立中光校“生命关爱中心”专栏;通过橙子YY网站、心语信箱、一周心语、《心海导航》校报、班级QQ群等途径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三以课题《高考新政下,家--社区共建的高中生涯发展指导机制探索》2015年度“德尚”重点课题的研究为抓手,整合家校、社区资源,探索生涯发展指导,提升生涯发展指导科学性,系统性。四完善学校、家庭社区共建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建设。通过“家长督学”活动落实家庭教育个别化指导工作;定期举办年级家校论坛活动,通过专家、学生、家长、教师、社区代表互动,促进沟通,凝聚合力,创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开设家长学校,通过菜单式选择形式,开展面向家长的同质辅导,编写《学生发展指导(家长手册)》。

   2)开展医教结合实践探索

     开展医教结合的初步探索与尝试,一是建立生命关爱中心和卫生室身心健康咨询合作指导机制,拓展卫生室的心理辅助功能;二是建立学校教育与社区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医教合作机制,心理教师为咨询个案建立心理咨询档案,对于超出辅导能力和权限的个案,根据评估及时转介到嘉定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或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聘请精卫中心专家为专业指导教师,对在校心理问题学生的干预工作进行专业指导,同时在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指导工作。

   3)建立嘉定区青少年辅导中光分中心

     建立嘉定区青少年辅导中光高级中学分中心,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引领及服务。一是制定分中心发展规划,着重开展教师心理发展培训,着眼于中学心理教师、班主任为主的教师生涯发展指导能力的提升,生涯发展规划师队伍的建设。二是做强中光生涯指导课程,让生涯指导课程成为嘉定区有影响力的品质课程,共享课程资源。三是开展区内心理教师队伍培养。

分中心通过专题培训、课堂实践、跟岗学习、师徒带教、心理课题研究等形式,凝聚全区中学心理教师、优秀班主任,以及社会资源,建立生涯发展指导教师队伍,探索中学生涯发展指导课程建设。四是依托分中心平台,让中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功能、示范功能更加凸显。

5、达成分目标

1)“国学与陶瓷文化”德育特色项目在全区范围内有影响力,初步成为市级品牌。

2)形成中光文化德育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建成“学生文化德育社会实践项目”管理机制和特色项目。中光学生核心素养得到明显提升形成中光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科案列集

3)建立上海家庭教育中光分中心、嘉定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光分中心,形成中光学生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和手册,并建立家庭教育课程库。

  4)争创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       

  (二)推进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1、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适合教育”

    1实践基于生源实际的“适合教育”

依托社会信息资讯机构,广泛开展师生教学行为调研;研究近年来高考、学业考、等第考等信息数据;整合德育、教学、心理、生涯规划等共同开展基于学生实际的“适合教育”研究,从教学目标、知识难易度、能力训练点、习题作业等相关维度确立“适合教育”的办学机制、课程体系、德智体美劳各育具体目标、教育教学框架体系,知识教学难易度等;探索分层教学,形成适合教育的校本化处理方案,以及教学管理、习题库、考核评价等相关适合教育模式。

2完善引擎计划、探索改进机制

依托市教科院“引擎计划”项目,细化“引擎实施方案”,把握课堂主渠道,开展课堂教学大数据调查研究。通过听课、问卷调查、学生访谈、教师访谈、问题调研等形式,对教育行为、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效能诸方面进行分析,形成《教学改进报告》,为教师适合教育的教学改革研究提供行动指南。

开展中光“小步子教学法”探索实践。实施我的“自能课堂一计”活动,寓研究于教学之中,让研究成为工作机制;完善教学主张,提炼教学经验,形成个性化的课堂考核评价要素指标;出版《教学修炼——我的教学主张》(暂定名)教师专业发展一书,引擎教师的专业发展。

3)科研常规工作细致化具体化

提升教科研质量,引领、助推教育发展。开展“高考新政下,文化艺术特色办学的研究实践”课题,力争实现三个突破:教育科研在普及力度上有新突破,教师在参与教育科研广度上有新突破,立项课题在研究深度上有新突破,形成办学特色,争创上海市市科研先进集体。

一是健全科研网络,提高管理效能。建立由校长室、教育研发部、科研员、骨干教师组成的多层面网络管理。在研究实践中建立一支教科研骨干队伍,组织科研员、骨干教师以学校重点课题为抓手,全面开展切口小、研究实的“草根课题”,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研究,促进教育质量的逐步提升。

二是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科研效益。进一步健全以课题推动、过程评价、成果激励为主要内容的科研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教科研质量。对教科研实绩突出的骨干教师提供考察、进修、论文发表、学术休假进修等机会,通过激励机制,引导教师自觉开展教育科研,形成科研工作的良性循环。

三是结集出版科研成果。全面推进打造“优秀教师”、“品质教师”项目,为优秀教师的个人科研成果搭建平台,为优秀教师资助个人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专著出版。

4)进一步推进教学主张的探索实践

    倡导教师做有思想的行动者,进一步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开展琢玉计划,实施教学主张建模行动。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主张,开发相应的课程;形成体现自身教学主张的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小课题研究教学主张、探索教改实验,宣讲教学主张,推出部分学科品质教师。

5)建立“2020”课堂教学模式   

一是以点带面,在政史地等文科教学中通过导学讲义、校本习题、学科智能解读等载体建立“2020”教学模式。二是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全面推行“2020”课堂模式。三是逐步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模式,推进师生共同发展。制定以课程改革为平台,以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改革为契机,以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全面推进为切入口,探索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促进发展的适合教育评价制度。四是注重研究学生个体差异,努力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状况,处理好接受与探究,练习与反馈,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进步。五是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探索网上在线教研。重视校际教学联合体合作教研,注重阶段性教学检测。

    2、研发特色课程,实施品质课程建设

   1)系统设计与架构

依据嘉定区品质课程课题组机制,成立课程领导小组,组建中光特色课程研发智囊团,打造VIP课程体系品牌,全面推进文化艺术特色课程的研发,为传统文化艺术特色办学奠定基础。一是创建现代陶瓷文化学习工作坊;设立国家美术一级大师刘书芬陶瓷文化学习基地;创建江西景德镇上海中光高中陶瓷文化学习暨仿古陶瓷文化传承基地;二是开发中国丝网版画工作坊、拓片工作坊、书画装裱工作坊,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知识能力的综合素养。

   2)完善特色课程群建设

一是全面架构文化艺术课程群。形成中华国学课程、陶瓷文化课程,茶文化课程、版画艺术课程、拓片书法装裱课程,美术绘画课程等文化艺术教学模块。

二是编撰《国学》、《陶瓷文化》、《茶文化》等校本系列教材,实施学业校本必修课程,实行校本课程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和国家初级茶艺师考证制度

三是建立影视编导、数码摄影、音乐、美术等高考专业艺术课程,筹建专业工作室,确实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同时为学生职业生涯奠定“适合教育”的路径。

   3)完善丰富VIP课程图谱体系

在第一阶段自主研发,第二阶段围绕办学理念的课程开发,到今天的“VIP”课程体系基本形成的三个阶段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整合、完善“VIP”课程体系,努力形成校本化的民族传统文化国学课程群、文化艺术涵养课程群、全面发展指导课程群、绿色生态环保课程群。

   4)探索长短课程的校本实施

    进一步探索长课、中课、短课相结合,多模式、多方式的课程选课走班教学形式和教学管理机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选课要求,从课程实施上保障学校办学目标、育人目标的实现。

    3、构建互联网+下的数字校园教学体系

   1)开展校园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

建立数字化的学生、家长学习课程库,视屏教学、电子文档学习、微视频、微课等多元化课程资源库;实现校园教学WIFI全覆盖;信息化数字管理教学机制和校园安全信息管理数字网络。

   2)开发互联网视野下的校本课程群

组织教师学习互联网视野下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聘请相关专家和专门机构,培训提升教师、学校管理、教育管理信息化能力,提高学校在信息化条件下的管理效能。

   3)探索“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促进高考新政下教育教学的转变与发展

4)开展数字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实验

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改造校园网;搭建数字化学生管理、课程教学、教学评价管理平台;开发家校学习管理互动平台;建立学生各类信息电子档案等信息库,逐步实现管理信息化。 

   4、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建立科创教育中心

以“文化铸魂,科技提升”为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组建校级科技创新中心,开展创客中心建设。加强科技文化建设,完善学生全面发展指导体系中的科技创新指导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强化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在原有“博物馆校园”人文科技、“生化·环境·生活”专题科普教育基础上,深化环境科技创新教育,加强环保科技创新实验室课程建设;筹建“生物力学科技创新实验室”,不断丰富完善空气、土壤、水、噪音、人体骨骼力学、校园人身安全防护等相关创新实验研究,形成关注人类生活方向的科技创新主题教育。加强科技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成立科技创新教研组,融入高校、科研机构、社会专业人才,建立一支由专兼职教师组成的创新教育教师队伍。

5、达成目标:

1)建成互联网+下的数字教学体系。

2)开展数字化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实验。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促进高考新政下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转变。建立《中光高级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3)梳理2020课堂教学模式内涵,确立实施的要求和规则 ,全面实施2020课堂教学模式,让2020课堂教学成为中光课堂教学特色品牌。

4)全面架构中光文化艺术特色课程体系,最终形成课程—课程群—课程体系的精品课程、核心课程、课程库。全面推广一人一课表,实施走班选课制和导师制。

5)实施引擎计划和教学主张项目。打造中光优秀教师的教学主张,并在全区方位内有影响力,有品牌示范作用。  

(三)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建设

   1、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发展战略

1)实施研训教计划,探索与高校、社会机构合作培训模式

围绕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改进要求,联手高等院校、社会文化创业园区、行业专业工作室、社会专业培训机构等,共同开展以艺术特色专业技能、卡内基团队合作教学,教学思维导图运用等相关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系列培训。

2)实践并实施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以推进“微课”、“微视频”为抓手,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以青年教师教育发展联合会成员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教学微课;实践课件制作,大数据采集、分析、运用培训,全面推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3)开展班主任、心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师培训计划

     建立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班主任人才培库,开展“沟通、德育科研、班会课设计、问题应对处理、安全应急处置”等方面培训;选送优秀班主任、德育干部进行“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培训,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培训。

4)实施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团队发展计划

中光青年教师教育研究会是培养中光青年教师成长和成才的摇篮,也是凝聚青年教师的重要组织。拟聘请一批各学科上海市特级教师、教育专家、高校研究学者、社会专业人才等就教育综合改革、新高考制度下走班制教学、课程研发、教学文化、学校管理、特色建设等方面作系列专题培训,组建相关专业发展工作室。

2、特色教育教师队伍专项培养

    全面实施“文化艺术特色校”创建工程,培养特色学科、特色项目教师团队。全力实践国学、陶瓷艺术、茶艺文化、书画艺术、心理咨询、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一是购买培训服务,选送相关教师前往相关专业机构进行专业培训,部分学科教师参加国家专业技能考试,获得国家相关专业资质证书;二是聘请相关社会机构和专业组织来校开展专业授课辅导,促进教师的发展。

3、打造名师工程,建立专业艺术工作室

     1)建立中光艺术教育工作室。针对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品质,筹备建立“中光艺术教育工作室”主要负责学校艺术教育的品牌打造和示范引领作用。

    2 )建立谢晓敏心理教育工作室。搭建平台,推进谢晓敏老师的成长,并打造其知名度,并能顺利成为上海市层面的知名教师。

    3)建立周光珍诵读教学工作室 。主要是完善周光珍老师的诵读工作室,发挥周老师的优势,带教中光乃至全区的语文教师的诵读项目。

    4)建立路戌亮版画工作室。建立中光版画工作室。主要研发版画教育相关的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

      5)建立拓片、装裱艺术工作室。

     4、达成目标

     1)形成中光特色课程骨干教师队伍。

     2)建成谢晓敏、周光珍、路戌亮、艺术教育等教师个人工作室。

     3)建立中光优秀教师队伍和品质教师。

(四)深化文化立校,改革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1、建立校级博物馆舍,完善博物馆式校园

    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环境和教育硬件建设。一是建立丝网版画专用教室;碑文拓片和书画装裱专用教室;二是建立中光书法艺术、传统文化教育国学馆;三是建立陶瓷文化专题博物馆;四是改建中光陶艺工作坊;五是改建中光瓷画专用教室。

     2、进一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

     1)完善家校、社区教育共建机制

    随着教育改革发展,在反思总结基础上,不断完善《学校章程》,凸显依法办学、自主办学、民主办学机制;修订家校、社区教育共建理事会职责、功能,完善开放办学机制,赋予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知情权、监督权、评议权;完善家长督学制度、家校教育论坛制度和家庭教育指导制度。

2)拓宽办学思路,加强共建机制建设

整合社会教育优质资源,拓展办学思路,开发合作办学,拓展校外教育联盟基地,实践教育共建机制,不断探索新时期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逐步建立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机制,与文化博物馆携手共建机制,与民间艺术创业园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与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互通机制,建立与国际姊妹学校文化融合机制,实现教育开放,教育共建,资源共享的办学新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3)深化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品质

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新一轮学校文化品质创建,深化教师文化建设,推进教师文化建设模型的实践,开展文化周周讲师德系列教育主题活动,形成文化宣讲品牌。在教师形象建设、学科气质培育、教师校园职业倡导语、禁忌语等方面深入打造中光教师文化新形象。重点加强课程文化、教学文化建设、校园博物馆文化建设,与韩天衡文博苑博物馆聚集地合作,携手共建,形成博物馆课程文化特色,凸显博物馆育人品牌,推进办学品质的再提升。

(五)保障措施

1、党建工作

1)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建立基于学校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机制,从制度上加强教师对实践性知识的总结,促进教师智慧学习、理性思辨、知识共享,努力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

2)深化党组织学习效应。继续完善“党员论坛”和“中光论坛”,按学科开展集中学习和培训,积极推行“走出去学”、“授课式学”、“实践中学”等学习方式,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大力推动以教促学、以学促学,努力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创新党组织建设载体,加强和改进支部中心组学习。围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主体,认真开展学习型工会、学习型个人评比,进一步增强全体党员、教职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形成团队学习、全员学习的浓厚氛围。

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与落实,把握办学方向,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党政工“三驾马车”在和谐校园建设、民主管理、群团组织、办学实践等工作中的作用。建立与完善各项管理机制、激励机制,民主监督机制,全面保障学校五年规划的有效实施与推进,促进学校又快又好的发展。

2、行政后勤

1)资源保障。努力改善办学环境,拓展办学空间,积极开拓、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争取更多的财政投入和社会支持。启动校园改造工程,更新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现代教育技术等基础设施;改善办学设施设备,为特色办学、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实施提供人财物资源保障。

2)宣传保障。加强学校在媒体的宣传与包装,扩大学校办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媒体舆论引导,创设良好的外部办学环境,密切与市、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系,加强与学校所处社区和教育共建单位的联系,积极为学校的发展争取有利的政策支持,赢得学校更大的发展空间。

3)机制保障。进一步拓展与完善家校合作机制,赢得家长的理解、配合与支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督学、家校社区共建理事会等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家校合作,发掘家长资源,为学校发展、师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4)环境保障。整合德育、科研、教学、后勤等力量,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学校文化环境整体设计与架构,创建体现“文化立校”办学理念,传承民族文化,寓文化德育、科技人文创新为一体的“博物馆式”校园文化环境,体现中光校园环境文化的办学特色,为学校的全面发展提供环境育人保障。

3、达成目标

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与落实,把握办学方向,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党政工“三驾马车”在和谐校园建设、民主管理、群团组织、办学实践等工作中的作用。建立与完善各项管理机制、激励机制,民主监督机制,全面保障学校五年规划的有效实施与推进,实现学校持续发展保障。

   四、特色项目及重点课题

   (一)项目名称:创建高考新政下,民族文化艺术特色高中。

   (二)实施的具体

1、项目内容:一是构建民族文化艺术特色办学的框架、课程体系和基于校情的文化艺术项目。二是形成支撑文化艺术特色教育的校本教材。三是建立传承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方式。四是建立推进与保障民族文化艺术特色办学模式及管理机制。五是建设与民族文化艺术特色课程相配套的硬件设施。

2、实施步骤

1)学习、收集国内外一些成功的特色高中的案例,借鉴成功之处。

2)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了解对民族文化艺术课程的需求、师资现状、面临的困难等情况,制定相应管理机制,架构民族文化艺术课程体系。

3)研发民族文化艺术课程、师资队伍培养、硬件设施建设等实践研究,归纳创建民族文化艺术特色校的办学途径。

3、形成成果

一是形成民族文化艺术特色办学的框架路径;建立基于校情实际的民族文化艺术学习课程体系;

二是编撰民族文化艺术特色教学的校本教材;完成民族文化艺术特色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构;

三是架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办学的管理机制,以及保障民族文化艺术特色办学的设施基础,进一步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品质,形成对高中学校特色办学具有普适和借鉴的成果。

总之,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必须保持与国家、上海、嘉定区教育改革发展同步,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在实施中适时调整、补充与完善,直至实现教育品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上海市嘉定区中光高中级中学

2016225

 


校址:上海市嘉定区塔城路257号 邮编:201899 联系电话:021-69992107
Powered by 上海市嘉定区中光高级中学 Copyright © 2017-2020 上海市嘉定区中光高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21021号-4  |